(Music: Weber, Rondo)
多種點舌法(Multiple Tonguing) 3:雙吐的練習。泰瑞·B·尤厄爾 (Terry B. Ewell)。翻译:許嘉宇。BDP #237[音乐:韋伯, 輪旋曲]
1. 这是第三个講解多種點舌技术的视频,它取代了我的旧视频 BDP #20 并添加了一些新内容。该视频将介绍双簧管和大管以及其他乐器的练习。所有这些练习都可通过此链接在 2reed.net 上免费获得:
https://www.2reed.net/bdp/bdp_articulation.html
2. 在练习多种點舌技巧时,有几个要点需要强调。在上一个视频(BDP #19 - 英语和 BDP #236 - 西班牙语)中,我提出了练习长母音发音而不是短母音发音的案例。用于舌前和舌后的子音应尽可能轻快。最好将这种发音视为风格上的连奏。
3. 将 K 子音尽可能地留在嘴里。这将有助于更轻、更快的发音。如图所示,不要在喉咙附近发音 K 子音。
4. 接下来,为了快速执行,您必须快速练习。短跑运动员不会通过模仿非常缓慢、笨重的步行动作来获得更快的速度。同样,必须以快速但受控的速度掌握快速抽搐的 舌头肌肉。我将针对这些快速动作的练习称为“冲刺”。
5. 最后,拥有多种點舌技巧对表演者来说是一个真正的优势。掌握多种不同的點舌技巧可以让您选择最适合速度和配合該曲適合的點舌技巧。这些是我最常用的一拍四分法的點舌技巧的大致速度:
单吐-
最高达 138
混合、组合 (T K T T) 132-144
双吐 (T K T K) 138-180+
6. 我发现在许多需要的快节奏中,混合吐音是最有用的,它听起来更像是单吐而不是双吐。亚瑟·格罗斯曼(Arthur Grossman)向我介绍了这种发音方式,而他又从伯纳德·加菲尔德(Bernard Garfield)那里学习了这种技巧。请参阅加菲尔德在木管世界(Woodwind World )中的文章。
Garfield, Bernard. “The Bassoonist’s Nightmare.”Woodwind World2 (March 1958): 11
7. 以下是一些示例练习。在第一个练习中,我们有一个五音符冲刺。这里给出了双吐模式。这里给出了混合吐音模式。我建议您同时练习所有类型的點舌技術以提高效 率:即单吐、混合吐音和双吐。通过缓慢开始然后增加速度来改变练习的速度。在这些小练习中总是冲刺到最后。永远不要慢下来!
8. 这是一个有两个冲刺节拍的练习,总共九个音符。再一次,用不同的舌头模式练习这个。一旦你掌握了两个节拍,然后尝试三个节拍甚至更多。但是请注意,我们的 工作不是为了耐力,而是为了速度。如果你发现你的舌头在最后变慢了,你可能是在做一个太长的衝刺。
9. 在下一个示例中,是在音階上冲刺。在这些示例中使用单吐、混合吐和双吐。
10. 关于您的练习的另一条一般性建議。一旦你达到了一个失败的速度,也就是你不能始终如一地做这个练习的速度。然后你必須放慢速度,完成更多的重复,这样你就 可以控制它了。我相信以成功而不是失败结束练习很重要。一旦达到无法继续的节奏,请降低节奏并进行一些成功的重复。
11. 我有同事和学生向我抱怨说他们不想使用混合吐音,因为这是额外的工作。就我个人而言,我发现最终的结果,即流畅的发声,最适合快速单吐的发声,是我练习这 项技术所需的全部动力。但是,这里有一个示例,可能会为您提供进一步的动力。
12. 莫扎特的第 35 交响曲包含一段要求巴松管以快速的 16 分音符以八度音阶向下跳跃的段落。 “K”子音在低音域中发音不佳,尤其是在向下跳跃时。交替混合點舌技術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T T T K”模式效果很好。
13. 这结束了我们对多种點舌技术的概述。然而,我确实有另外两个视频,它们将吐舌技巧应用于巴松管文学。请参阅我在 BDP #78 中对贝多芬第四交响曲的讨论
练习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发音。该视频讨论了第四乐章十六分音符段落的演奏技巧和练习方法。泰瑞·B·尤厄尔 (Terry B. Ewell) 着。數位巴松管教授# 78 www.2reed.net.
YouTube: http://youtu.be/0GBi8uR4ZeM
14. 另外,请参阅我在 BDP #191 中的 Weber Hungarian Rondo 中对三吐舌的介绍:
巴松管的三吐。实践方法和文献。泰瑞·B·尤厄尔 (Terry B. Ewell) 着。 BDP#191。 www.2reed.net/bdp
YouTube:
https://youtu.be/3ssQMUU3Wvs
15. 上帝保佑你,努力提高你的吐音!
[音乐:韋伯, 輪旋曲]
版權所有 © 2019-22泰瑞·B·尤厄爾(Terry B. Ewell)。保留所有權利
(Music:
Weber, Rondo)